Sunday, 22 August 2010

报账报道:通过发律途径向孩子们领取赡养费的年长者在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试针对这则新闻谈谈你的看法。

根据报章报道,通过发律途径向孩子们领取赡养费的年长者在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读了这则新闻后,我感到非常失望也觉得这个现象很令人担忧。因为这代表越来越多孩子不给父母赡养费。孩子们为什么不给父母赡养费呢?
我认为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三点。
首先,从个人方面来看,现在的孩子也许只为自己着想。他们觉得现在的时代应该自己靠自己,已经没有人需要为父母负责,而就因此不管父母的需要。
此外,从家长方面来看,可能家长从孩子小时也没有什么照顾他。孩子也因此觉得没有什么必要对父母孝顺,因为他们也没有做好父母的责任。
最后,从社会方面来看,现在什么都讲究钱。孩子眼中只见到金钱,如果可以剩下赡养费的钱,他们“即使疗养院把父母赶走,他们也不在意”。
如果这个问题不尽快解决,将会带来许多严重的后果。
首先,新加坡将会面对人口老化的现象。如果孩子都不给父母赡养费的话,通过发律途径向孩子们领取赡养费的年长者还是会在增加。
此外,如果那些年老者都没有钱过生活,就会很多老人会流浪街头。这样一来,这样会对我们的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需要从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从家长方面来看,父母应该从小向孩子灌输正确的价值观,教导他们要对父母孝顺。父母也应该和孩子有良好的关系,这样孩子就会懂的如何已爱来照顾父母,而不是因为不想被告而给父母赡养费。
此外,从学校方面来看,校方应该通过公民于道德课,教导他们做一个孝顺孩子的责任。
最后,从政府方面来看,他们应该让孩子知道照顾父母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

总而言之,只要“万众一心”,通过多方面的合作,同心协力,这个问题一定能够很快得到解决。

Saturday, 21 August 2010

赡养父母法令,有效吗?

我觉得赡养父母法令没有效。虽然有些人应为怕被父母告而给父母赡养费,但是也有些人还是没有给父母赡养费。这表示法令有些漏洞,是缺乏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

Monday, 9 August 2010

报警白次捉母;女儿跪求改过 报章读后感

读了这则新闻后,我感到非常痛心,也很令人担忧。她身为一个妈妈,应该为家人着想,停止吸毒。为什么她感觉不到她女儿的一番好心呢?
- 我觉得她的女儿对母亲的行为可以被接受。因为女儿是在为母亲着想才报警的。她也因为母亲不听她的话感到快疯了。
- 如果不给妈妈钱,她就没有办法买毒品了。或许能够给那位母亲法律上的惩罚。
- 这种事件如果没有适当的解决,也许会造成其他人也有样学样,觉得吸毒是一个可以被接受的事情。这样会使一个不良的社会影响因为社会将会有更多人吸毒。

被阻与泰女交往;狠心儿鞭老母 报章读后感

读了这则新闻后,我感到非常生气,也为那位母亲感到痛心。我也觉得这个现象非常令人担忧,儿子的行为也非常不应该。为什么那位儿子对他的母亲这么不孝顺呢?
- 我觉得这位儿子对母亲的行为不可以被接受。因为这为儿子是在使用暴力在他的母亲。一个老人家很弱,如果伤势很严重的话,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这种行为是不能够接受的。
- 让儿子多知道为什么母亲不答应他与泰女交往的原因也许会减轻他们对对方的不满和之间的问题。
- 这种事件有可能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这代表现在的孩子们越来越不孝顺。未来,新加坡会有一个人口老化的现象。如果大家都对父母亲不孝顺,将来的老人多数应该会在老人院过生活吧。

Monday, 2 August 2010

14岁少年嗅吸强力胶;父亲报警捉亲儿 报章读后感

读了这则新闻后,我为那个少年感到遗憾因为他其实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却选择去做犯法的坏事。为什么那个十四岁的少年要选择走这条路呢?

我认为少年会这样子有很多原因,但是我觉得有三个原因是最重要的。

首先,从个人方面来看,少年可能是因为在青春期所以会比较任性,所以就不听老师或父母的劝告,也比较容易学坏。

再来,从家庭方面来看,少年可能因为父母与他的感情冷淡。父亲本身喝酒,对他疏于管教。也许因为他没有受到正确指导和管教,所以才会行为恶劣。

最后,从媒体方面来看,少年也许看见电视节目的那些不良少年加入私会党,所以觉得好奇就加入了。他也可能是因为跟着那些在电视节目的不良少年的恶劣行为学出来的。

我希望他两年后从收容所出来后,可以从新做人,不要走回头路,做个有用的人。

Thursday, 24 June 2010

华文假期作业-部落阁日记二

你好!
今天我和其他五个朋友去了溜冰场。
因为我很久没有溜冰了,所以一开始溜冰时很不平衡。
但是,我后来溜冰的比较快和不会那么容易跌到。
虽然没有完全跌下去,但是有差点儿跌下去。
因为我有带袜子和手套,所以进门费是十六块多。
大家都玩的很开心!
有两位朋友特别会溜冰。
我们非常早去,所以人很少,跌到也不怕撞到人。
大家溜冰了两个小时。
后来,我们去了咖啡店吃了一些食物。
最后,我们回家去了。
再见!
以下有一些照片给你们看!


Wednesday, 23 June 2010

华文假期作业-部落阁日记一

你好!

猜一猜我今天去了哪里?

TREETOP TRAIL! (:

哈哈!
终于有机会去那里了。
我觉得爬上花柏山比较累。
我们大约3点半才准备出发。
在路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些非常独特的蘑菇,我们以前从未见过这么巨大和美丽蘑菇!
那里的周围有很多猴子,它们都很可爱!
蜻蜓也很不同,颜色都很好看!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很棒的经验。
之后,我们走到麦克里奇水库,路程很长,也很累人!
坐巴士去宏茂桥吃晚餐。

这里有一些照片给你看!
再见!


Tuesday, 20 April 2010

改正全文:<< 新加坡人与环保>>

现在的全球性课题都在说环保。环保是一件关乎到我们的生命,也是一件国际上的问题。环保也因为能延长地球的生命,而变的更重要。作为一个新加坡人,我觉得新加坡人有对环保出一份力。

首先,如果大家都不环保,地球会因为温室效应而全球暖化。这会引起跟多天灾,例如海啸和地震。全球暖化也会引起南极北极的冰山溶化,造成低洼地区淹没。环保不但只能延长地球的生命,也能延长人类在地球的时间,何了而不为呢?我想大家都不想我们所爱的人因为天灾而死去吧!

此外,社会也在为环保付出。它们提供环保意识,也鼓励大众环保。例如,Ntuc Fairprice 和 Ikea 都在参与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样可以减少二氧化炭,预防全球暖化。

最后,环保能减少累积起来的垃圾。因为新加坡很小,所以根本没有位子来堆垃圾山。但是,如果我们不环保,早晚新加坡也会被堆成垃圾山。为了环保,新加坡到处都是环保箱,让新加坡人有很多机会环保资源。新加坡人也进行社区工作,也把环保当做生活素质。

虽然新加坡人在环保,但是不是全部人都在为环保而付出的。

第一,大家都没有时间当做不环保的理由。新加坡人都很忙,也因为这样,环保就被工作或上学而被遗忘了。

第二,新加坡人都很懒惰。环保需要把事物分类好,大家也因为懒惰而把全部的事物都丢在一起。因为这样,大家都不想环保了。

第三,新加坡人没有环保的习惯。新加坡人不像日本人那么注重环保,因为日本人是从小就有环保的习惯了。虽然想要进一份力来环保,也不知道应该怎么环保。

我觉得大家应该环保,来减轻地球的负担,增加大家的环保意识,何乐而不为。

Sunday, 4 April 2010

<<新加坡人与环保>>

立场:
我同意新加坡人对环保很不认真,因为他们都很懒惰。


改正:
我同意新加坡人对环保很不认真

Friday, 26 March 2010

三月份假期作业 作文(二):论说文-:《校园暴力》

作文(二):论说文-:《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在现代都经常可以在报帐看见。校园暴力可以从对对方动粗,比如打架,或者是用语言上的攻击。因为现在科技很发达,所以也引起了青少年在网络上批评同学,传达令人伤心的讯息。我觉得校园暴力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我们知道为什么青少年要对彼此暴力,我们就能从那里来解决问题的起因。

首先,青少年会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还没成熟。他们在一气之下,就以为打架是最好的办法来报仇或是来发泄自己的不愉快,而不三思而后行。青少年欺负别人的行为也可能是在表示自己很强,所以才会欺负弱小。例如,当他们觉得自己受到取笑时,在一气之下,就把其他朋友带来对付取笑他的同学动粗,让那个同学尝到他比较强和厉害。但是,他却不想到后果。那个被打的同学有可能去跟老师说,这样他最后会被学校处罚,下场会跟惨。

再来,青少年会使用暴力或许是因为他在生活上有暴力的经历。青少年或许是在一个暴力家庭生长的。他的父母有可能从小打他到大,使他认为打人是对的,而有样学样。但他却不知道这样做是在使用暴力。因此,青少年不能不使用暴力来原谅别人,也不懂得如何爱人爱己。

此外,青少年会使用暴力有可能是因为朋友的影响。青少年通常跟朋友做同样的事情,有时虽然他们知道是错的,但是也因为在朋友的压力下而跟随。例如,朋友叫他一起去打架,做靠山,但是他不敢去打架,而被朋友取笑。也因为被取笑,受到压力,而跟随朋友们的决定。

这些都可以避免如果我们采取行动,减少校园暴力的行为。
首先,学校可以提供与校园暴力的教育。让学生知道以暴力来解决问题是没有用的,而且还会带来跟多麻烦,对彼此都没有好处。也可以教育那些被欺负的同学如何面对这样的问题。
再来,老师可以和学生们多沟通。这样,老师可以多了解学生们的心声。老师就可以从这里引导学生正确的方式,以免他们做出暴力的行为。
最后,学校和父母都要一起让青少年知道自己使用暴力的后果。学校和父母要旁边引导和劝他们。让青少年知道害人,最后也会害自己,三思而后行才做出决定。

校园暴力是现代社会严重的问题。如果青少年能自己做出好的决定,老师能够多了解学生的处境,父母亲能够多关心孩子而不使用暴力,校园暴力虽然不会完全消失,但也会减少校园暴力的行为。